| 
官方微博

禹城法院创新少数民族案件调解工作新机制

2016年10月21日
作者:禹城市人民法院
打印

  禹城法院创新少数民族案件调解工作新机制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是全德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回族人口6426人,回族聚居村12个,回汉杂居村4个,清真寺9坊。该镇民族特色浓郁,宗教信仰广泛。近年来,禹城法院通过不断努力,通过建立“韩杰法官工作室”等有效举措,逐步建立起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少数民族调解工作机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谐。

  一是建立“韩杰法官工作室”,便利当事人诉讼。少数民族具有 “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纠纷背后往往与宗教信仰、民族矛盾有很大联系。工作中,市中法庭注重民俗习惯,在十里望回族镇大白社区成立“韩杰法官工作室”,采取“巡回审判”措施办案,把审判现场送进少数民族聚居区,既便利了诉讼当事人也方便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更在无形中把法律宣传带到了群众中间,及时地把矛盾消灭在基层,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法官优势,运用灵活的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韩杰法官的少数民族优势,邀请德高望重的少数民族干部和阿訇等宗教人士担任调解员、和事员,开展少数民族法官与少数民族诉讼主体一对一的对接调解活动,强化调解艺术,灵活运用民族通用的习惯、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避免在沟通上存在误解、偏见,将法律适用与民族习惯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纠纷解决,维护了民族团结。

  三是扩展利用社会关系,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仅靠司法程序无法解决的疑难案件,禹城法院则通过广脉的社会人际关系网化解纠纷矛盾,积极向当地党委、人大请示汇报,邀请政府、政协、各相关单位等参与,并且吸纳符合条件的社会各界人士发展成为该院的人民陪审员、和事员,积极发挥他们公正权威、具有威信力的形象作用,大大促进了案件的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