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法院优秀法官展播

2017年02月18日
作者:庆云县人民法院
打印

     2016年,庆云法院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决策部署,践行从严从实、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和五个更加注重工作思路,审判执行和自身建设不断发展,从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个人和集体,从今天起,小编将陆续将他们介绍给大家认识。

  

    她,在基层法庭一待就是13年,经她办理的案件有上千件,所审理的案件无一投诉、信访;她用耐心、细致、爱心化解矛盾,定纷止争;她对来访当事人,热情接待,摆事实讲道理,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其服判息诉;面对困难当事人,她嘘寒问暖,多次成功化解复杂案件。她,就是庆云法庭副庭长郑玲玲。

   为了心中那份坚持,誓为天平添光彩

  

    她在高中时期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从考上大学选择专业到毕业后工作分配意向,再到此后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官,她无一不在为此而坚持。她其实有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   2004年以第一名考取德州市地税系统公务员,因想当法官选择了事业编招聘进入法院;2007年全县组织选拔副科级干部,她又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后因被要求离开法院到乡镇任职,再次放弃;2009年为了成为真正的法官,在哺乳期克服困难,通过公务员考试,终于实现梦想。

  

    效率来自勤奋,来自苦干、巧干、能干。近三年来,郑玲玲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案件审结数量。    2014年审结120件、2015年审结139件、2016年审结161件,一直在全院名列前茅,多次荣获省市县三级嘉奖。因案件处理妥善,矛盾化解透彻,2016年,庆云县人民法院成立了郑玲玲法官工作室。

    很多时候不是下判决就完事儿了,特案特例需要灵活处理

    郑玲玲说:很多时候不是下判决就完事儿了,特案特例需要灵活处理。从中调解的说服工作很难做,有时候确实很累,但是看到工作得到肯定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

   

    前年,她主审了一起兄弟俩争房的案件。庭审中,甚至他们的母亲出庭为一方作证,但是他们的矛盾不仅仅是房子,原来二十余年了,因为婆媳关系、老人帮不帮带孩子的问题、父亲死亡赔偿金的分配问题、老人的赡养问题等等,兄弟俩已经形同陌路。   “这样的亲属关系,怎能一纸判决了事?她又反复的做工作,但是原、被告却都态度强硬,不肯让步,甚至言辞激烈,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事情拖了很长时间,经过审委会研究下发了判决,但是考虑到此后面临的不仅是执行的问题,两兄弟更要演变成世仇。不行,还得继续做工作!她又联系村里负责人,多次找兄弟俩做工作,但双方仍然不肯让步。她又想到兄弟二人还有另外一个亲兄弟,说不定通过他,可以调和二人的关系,她便和村负责人找到了他们的这个亲兄弟,跟他言明利害关系,所幸,经过几次沟通,他们的兄弟很明智,理解他们的用意,并且最终,经过他的调和,兄弟二人化干戈为玉帛。

   “血浓于水,毕竟是亲兄弟,不能为了一些金钱利益和一些小事而不顾亲情反目成仇啊,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看到他们一家人和好,我还是觉得真值

    站在矛盾的最前沿,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解决问题

  

    去年她审理了一起邻里纠纷,原被告前后邻居,却互不往来,前面邻居的房子年数长、地基矮,雨季存水,情急之下,未经沟通就将后面邻居的墙基砸了个大窟窿,一言不合双方亲属打起来还动了刀子。她先是审理了双方之间的健康权纠纷案件,后来,后面的住户又诉请恢复原状,要求前面邻居修墙。案件又分到她这里,她想:    “修墙解决不了双方的问题,双方这种状态的,下一个雨季来了怎么办?再砸墙打仗?不行,得去看看!带着工作人员一起,他们查看了前面邻居的房屋状况,墙体的破坏情况,发现前面邻居的房子状况很不好,几间房后墙都有大的裂缝,单纯墙体上一个洞也解决不了排水问题。于是,她又耐心跟双方沟通,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几次面对面的调解,最终给他们达成调解协议,后面邻居协助前面邻居在自己院里修砌滴水檐,然后前面邻居出资修葺后邻居院墙,解决了排水问题也就解决了双方的矛盾根源。对待工作不能敷衍,更不能推脱,只有站在矛盾的最前沿,真心实意的想着为大家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想的更多、做的更好!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受放开二胎政策影响,有许多已办理完离婚手续的案件再婚当事人,要求法官出具离婚案件的调解书或判决书的生效证明,由于有些案件已审结很久,办案法官只能到法院的档案室调取卷宗材料进行核实,增加了工作量。还有一些法官工作调动或者已经退休,其以前承办其案件的当事人无法找其开具证明,而其他法官又不了解案件情况,无法核实当事人的现实婚姻状况,不敢轻易开具证明,这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细节处体现司法为民情怀,切实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法院最大限度践行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展现。面对该实际问题,她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与所在法庭建立了《离婚案件生效证明》的制度。对于调解离婚的案件,法官在出具民事调解书的同时给双方当事人出具《离婚案件生效证明》;对于判决离婚的案件,法官及时准确的记录婚姻双方当事人的联系方式及地址,待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领取《离婚案件生效证明》或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给双方当事人。此做法排除了因裁判文书未生效而导致当事人重婚的可能,为当事人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当时人的诉累,同时节约了司法资源。该制度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巧用微信处理庭前事务,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庭审效率

    近年来,交通事故案件数量激增,主因是保险公司的理赔不到位。审判中,保险公司代理人对事故责任多有说辞,且大多数案件存在异地诉讼调解不便,即使庭前表达了调解意愿,也会因回传证据、等候审核或难以当时出具解决方案,从而耽误时间,增加了诉累,影响了效率。

    “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呢?对了,现在微信的使用这么普遍,传送图片、视频等也很方便,是不是可以用微信试着调解一下呢?想到用微信调解的可行性,她便在开庭前,试着用微信跟各方进行驾驶资格确认、证据交换等,并将所获信息反馈给保险公司,便于保险公司提前依法依约考虑意见。此做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善了调解效果,其经验做法也在全院推广。

    郑玲玲同志13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审判一线,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在办案中,她始终坚持真诚待人,对老百姓怀有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以女性特有的柔情诠释当事人心中的平民法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宗旨,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