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人民法院喜获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三明干警荣获全国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栉风沐雨勤砥砺 秋润法香飘满园
——宁津法院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近年来,宁津法院在少年审判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坚持“寓教于乐”、“寓教于审”的原则,从建立“阳光心理工作室”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疏导,到改革少年刑事案件圆桌审判机制,再到打造“四个一” 进校园工程,直到建立一处4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路。截至目前,共为9000多名学生提供法制教育,与80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沟通,教育基地接待学生3000多人次,联合国青年特使团、国家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韬等先后来院参观指导,并对青少年普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利用 “阳光心理工作室”,为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自“阳光心理工作室”成立以后,先后对31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其中通过庭中感化、判后引导、心理学的运用使其中19名被判处缓刑的少年犯走出了心理阴影,找到了工作,重新踏入社会。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成功调解涉少民事案件300余件,避免了多起矛盾激化案件的发生。“阳光心理工作室”成立后积极开展进校园活动,为2000多名学生上了心理辅导课,其中涉及留守儿童800多名,和问题学生一对一交流60多次。对社会和谐稳定、青少年犯罪预防、社区矫治、塑造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等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利用“圆桌审判模拟法庭”,让青少年学生真实感受庭审氛围。
桌审判区别于一般的审判方式,更多地强调平等与和谐、宽松与自由,以营造缓和的庭审气氛,减轻未成年人的心理压力,加强法庭教育的效果。“圆桌审判模拟法庭”建成以来,我院定期组织中小学生来到这里,通过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被告人等不同的庭审角色,模拟真实的少年审判刑事案件,真实感受庭审氛围,增强庭审法律知识,让青少年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对未成年犯罪也起到了很好地警示作用。自成立至今,我院共组织学生模拟庭审50多次,参加的学生人数达到1000多人,效果显著。
三、打造“四个一”进校园工程,构建法制教育的校园平台。
一部情景剧。把法制宣传形象化、生活化,我院以审判判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为原型,制做了一部情景剧《救赎》,先后在多处中小学进行播放,引起很多同学的共鸣与思考,先后收到同学们的观后感100余份。一处模拟法庭。在学校设置一处模拟法庭,让学生担任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会法律的尊严。一间心理工作室。在学校设立心理工作室,为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促其健康快乐成长,现在已经在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设立,截至目前共为100多名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接待人次390多人次。一堂法制课。组织优秀法官,定期去全县各中小学授课,该院先后有十余名法官常年到各种小学校讲授法制课,共为50000多名学生提供法制教育,与8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沟通交流。
四、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
在柴胡店法庭建立了全国首家面向农村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基地,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学习法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为止,共接待来参观的学生共3000多人,定期组织普法教育活动80多次,达到了将法律知识惠及到农村青少年的目的,为他们开启了一条知法、懂法、守法的光明之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宁津法院将继续发挥司法职能优势,进一步强化措施、创新载体,充分发挥法律延伸职能,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全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