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新会是“中国陈皮之乡”,“一块皮”撬动百亿产业融合发展。会城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村巷法官”项目,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该项目获评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一、精准滴灌、授人以渔,指导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建立“村巷法官”驻村服务机制,合理分配法庭力量下沉一线,指导提升基层自治效能。
一是融入党委基层治理。每季度派员参与辖区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通报辖区诉讼案件情况,并对反映出的治理风险提出防范化解建议。如针对陈皮产业发展,先后报告陈皮产业全链条发展情况、掣肘陈皮产业发展问题等。
二是提升基层调解能力。人民法庭5个审判团队“包干”服务辖区35个村居,每月定期到村居开展普法解纷,指导村居自治。
三是推行“一村一档案”制度。围绕矛盾起源、风险评估、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解纷全过程,详细记录“村巷法官”化解纠纷经验做法。2023年以来,已有4个具有代表性的纠纷化解经验,通过档案记录形式成为“类案化解教学指引”,供基层调解学习参考,助力提升调解技巧和能力。
四是推行示范性诉讼。注重类型化、多发性案件巡回审判,发挥示范性诉讼“一案结、多案了”作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解纷预期,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二、多方联动、共享融合,壮大基层解纷“朋友圈”
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多方调解力量同向发力,推动纠纷分层递进化解。
一是培育基层调解队伍。聘任50名综治网格员兼职助理协助“村巷法官”,组建“村巷法官”、治保主任或调解员、网格员的“三员联动”调解队伍,在群众“家门口”预防化解纠纷。针对诉前未调解成功案件,探索“订正式”观摩指导,通过调解员旁听庭审或观摩法官调解,以点带面形成纠纷解决“范例”,提升基层调解队伍解纷能力。
二是构建多元共治“微系统”。联动劳动、住建、消协等部门及组织,建立“法庭+”调解格局,妥善化解相关领域纠纷,促推辖区四成案件化解在诉前,平均结案周期仅为46天。如围绕新会陈皮特色产业,联动农业研究中心、陈皮协会等力量,组建涉陈皮纠纷专家库(特邀咨询员),为化解行业纠纷提供专业支撑。
三是做实基层解纷间接赋能。立足村居纠纷村居解,调解员、网格员在调解过程中,视情况邀请“法庭+”调解网络力量参与调解,“村巷法官”负责法律指导,对调解成功的第一时间办理司法确认,做到分层过滤、源头化解,力争实现“隐患不出网、纠纷分级调、案件诉前解”。2023年以来,诉前纠纷化解率达61.2%。
三、反向审视、源头预防,切实打好能动司法“组合拳”
结合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剖析成讼纠纷产生的原因,延伸审判职能,主动研判、精准发力,以“反向视角”向基层组织提出预防建议,推动统一类案化解标准,促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是延伸职能促规范解纷。结合辖区相邻漏水、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多发等现状,审判团队联动村居委会走访群众,了解原因研究对策,总结提炼出相邻纠纷“三步调解法”,统一物业服务违约金裁判标准等,推动类案调解提质增效。
二是精准建议靶向施治。注重融基层治理于案件办理之中,针对发现的行政管理漏洞、基层自治组织软弱涣散、乡镇民营企业发展不合规、乡村环境污染等问题,结案后主动向责任单位发出司法建议。2023年以来,已发出司法建议9份,反馈率100%。
三是能动普法营造“无讼”“少讼”氛围。丰富基层普法方式,打造 “法润圭峰”课堂,每季度定期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产业园区活动,把法律、多元解纷方式等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选择“流程最少、用时最短”的最优解纷方式,促推源头减量。已开展“法润圭峰”专题普法13期。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网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0546-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12368 邮编:25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