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省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5日 作者: | ||
欲论“自省”,先得探究一下“省”的字源演变及其涵义。省(xǐng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观察草。《说文》“省,视也”。《尔雅》“省,察也。”从中可以窥知“省”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本义是用眼睛去近距离的仔细的观察一棵初生出地面的小草,后引申为仔细地察看。 “自省”一词语出最早出现于《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最早阐发自省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是荀子,他在《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后无数贤者、帝王做到了“知行合一”的自省。 圣人如何自省呢?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朱子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人自省改过是对自我人格的解剖,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是一种自我的完善,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批判。 帝王如何“自省”呢?那就是帝王的罪己诏。最早的罪己诏当属禹、汤罪己,《左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最悲情的罪己诏,要属明崇祯帝自缢前的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死伤百姓一人。”崇祯帝纵然刚愎自用,君臣互误,身死国灭,但他的这篇遗诏还有羞耻之情,自责之意,爱民之心,宁愿以一人碎尸来保护百姓,其中不乏对自身过错的反省和真诚的忏悔。可见帝王 “罪己诏”不仅仅是古代帝王的个人行为,而是一条政权兴亡的规律: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人皆可为禹、汤;反之,自以为全知全能,一贯正确,拒谏饰非,闻过则怒,到头来只能像桀、纣、崇祯身败名裂。 我们如何自省呢?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强调“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照镜子、正冠衣”是自省,是自我批评,“洗洗澡、治治病”是及时的承认并改正错误。“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唯有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根除各种顽疾,不留死角,才能达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之目的。 面对日渐多元的社会资源分配形式和日渐复杂的社会改革进程,我们更应自省以铭志,自省以正行,自省以践诺,为共筑中国梦增添新动力。 |
||
|
||
【关闭】 | ||
|
||
|
||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
版权所有: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0546-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12368 邮编:25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