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们仨》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8日 | ||
第一次听闻杨绛先生的名字是在初中的课外书上,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中,因为文章没有多少起伏波澜,在高中时期热爱玄幻小说的我的心中自然也没激起多大波澜。不过在实习了一年工作了半年之后,重拾这本书,居然在平淡的话语的中读出了新的感受,不禁感慨当年妄下结论的肤浅,也对杨绛先生生出崇高的敬意。 《我们仨》讲的是一个尘世中三个人的组合:父亲是钱钟书,母亲是杨绛,女儿是钱瑗。60年间的缘起缘灭,聚散离合,成就了一段段平常却不平凡的故事。92岁的杨绛先生静思追忆往事,让人在平实、自然的文字中读的泪中带笑。 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仅只有两页;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实话说,我觉得我现在也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内涵;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重点的篇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个个日子。书中没有让人悲痛欲绝的词句,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呼喊,没有让人歇斯底里的哭嚎,然而处处洋溢着思念,让我们感受到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杨绛先生荣辱不惊的情怀。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杨绛与她的家人在古栈道上的离离合合。一开始看时,我不懂她的梦想表达的是什么,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他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杨绛先生特别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入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片段,被杨绛先生像串联散落的珍珠一样串成了项链,字里行间满满都是亲情,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他们相濡以沫。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句平实的话语,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厚重的爱与刻苦铭心的思念。现代科技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被现代科技环绕的我们,还能找到那份平淡却深刻的情感吗?电话也好,互联网也罢,让我们之间的沟通随时随地没有障碍,但人和人内心之间的屏障却越来越厚。当我们去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寻找心理安慰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身边平淡却真实的感情呢?当电话让我们便捷传达心意的时候,是不是少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美妙呢? “宁静致远”这四个字被多少人当做座右铭,又被多少人挂在办公室,但在这个追求张扬个性的时代,它其实早已被遗忘。现代人都在追求轰轰烈烈,想要轰轰烈烈的事业,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忽视了平淡的美丽。我们以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为了生计和所谓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几个人真正记得自己出发时说的不忘初心,又有几个人真正思考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抱怨工作不够顺利,朋友不够理解,家人不够体贴,生活不够激情,但是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为什么不在这平淡的生活中用心体会找寻乐趣、体会乐趣呢?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生活中的幸福其实很小很简单,请不要习以为常地忘却了感受微妙的幸福!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