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法院动态

执行局2020年10大典型案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7日

  01

  (一)防疫执行两不误 智慧网拍显担当

  孙璐毅/文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利津法院执行局认真贯彻上级法院及县委工作要求,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执行”,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全面推进线上执行工作顺利开展,做到隔人不隔案、隔疫情不隔责任,确保防疫执行两不误。2月份,两起司法网络拍卖活动便是法院智慧执行的一个缩影。

  进入网拍的两套房产均为2019年恢复执行的案件。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当事人担心因疫情影响拿不到执行款,于是致电法院咨询如何顺利执行。考虑到疫情影响,同时考虑到如果搁置下去,房产价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波动,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团队当机立断,启动司法网络拍卖,执行干警积极利用微信、法院官方网站,第一时间发布拍卖公告,通过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依法进入网拍程序。2月23日两起拍卖均成功拍出,拍卖案款180余万元。拍卖完成后,执行法官以线上方式向相关当事人发送了《成交确认书》,并线上协商尽快处理过户交付等手续,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疫情当前,执行在线,隔离病毒,却不能隔离执行法官坚守执行一线的责任与担当!

  (承办法官:执行三团队团队长 张巍)

  02

(二)执行有力度 服务有温度

——利津法院成功执结涉山东绿野公司涉众工资案

孙璐毅/文

  2020年3月31日,山东绿野科技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绿野)涉众134件工资案成功和解结案,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妥善化解了曾多次上访的群体性事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丰收。

  2019年来,利津法院陆续接到134名当事人状告山东绿野拖欠工人工资。经查,山东绿野无可供执行财产,确无实际履行能力。利津法院执行局高度重视、迎难而上,通过多方努力,统筹协调60万元专门用于支付工人工资。3月31日上午7时30分,山东绿野涉众工资案百余名申请执行人在利津法院第一审判庭召开碰头会,执行干警向申请人详细说明了本次案款分配计划、发放程序及分配比例,告知虚假诉讼法律后果,并鼓励群众对虚假诉讼进行举报,共同监督。其中,104名当事人当场同意该和解方案,签订了和解协议,顺利完成信息核实和案款过付手续; 20名当事人因对过付比例有异议,下午集体到信访局反映情况。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赶到信访局,向信访部门说明案件具体情况,向当事人释法说理,配合信访部门继续做当事人工作。最终,该20名当事人表示理解法院工作,同意和解,返回法院,签订了和解协议。截至下午4时30分,124名到场申请人全部同意和解方案,除10名未到场申请人外,涉山东绿野工资案全部执行完毕。

  2020年初,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员工返岗等,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利津法院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司法职能,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山东绿野公司涉众工资案是利津法院司法为民的生动体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线法官的庄严承诺!

  (承办法官:执行一、三、四团队 团队长赵艳、张巍、刘伟)

  03

(三)执行“不打烊” 突击“加速度”

——利津法院2020案“集中执行行动”首战告捷

孙璐毅/文

  2020年6月15日清晨6点整,利津法院办公楼前,4辆警车整齐排列,20名干警整装待发。“开始行动!”随着执行局长李玉华一声令下,利津法院正式吹响“集中执行行动”集结号。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院首次集中执行行动。

  此次行动重点针对长期未结的民间借贷、抚养费、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这些案件的被执行人长期躲避、规避、拖延、抗拒执行,都是执行案件中难啃的“硬骨头”。行动前一周,各执行团队通过线上查控、线下暗访等多种形式,掌握细节线索,实时掌握被执行人动态和财产状况。行动中,按照既定安排部署,20名干警根据各自分工,兵分两路,集中对河口区、汀罗镇等北部地区进行精准突击,对拖、逃、躲、赖的被执行人进行搜寻,对其可供执行的财产进行突击摸排,并及时采取扣押、查封等强制措施。经过一整天的集中行动,至下午7点,共扣押被执行人机动车辆3辆,调解积案1起,涉案金额达30万元,集中执行行动首战告捷。

  (承办法官:执行一、三、四团队 团队长赵艳、张巍、刘伟)

  04

  (四)秉公执法锲而不舍 经年积案一朝得解

  李洋 王杰辉/文

  2020年6月18日,当事人王某将一面书有“秉公执法锲而不舍 经年积案一朝得解”的锦旗送到利津法院执行局,表达对执行局干警高效执结其一起陈年积案的感激之情。

  案件源于2001年,当事人王某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将李某告至法院。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李某却留下一封书信后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信,该案不得已中止执行,当事人的所有均赔偿无法兑现。2020年6月9日,李某突然返乡,王某得知后立即赶到法院反映情况。执行干警在与王某沟通、到档案室查阅案卷,了解当年案件情况后,果断决定恢复案件执行,并当场制定了强制执行方案。6月10日,执行局速执团队第一时间冻结了被执行人李某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账户,查封了被执行人车辆,一张为被执行人精心织就的法网正在迅速张开。6月15日上午,20余名执行干警列队集结,果断出击,找到了被执行人李某并成功扣押了其车辆。执行干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李某表示一定积极履行义务,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6月16日,李某将赔偿款送至法院交到王某手中,一件陈年积案圆满化解。

  切实解决执行难,兑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是执行干警不变的追求目标。2020年,执行局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执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承办法官:执行局执行指挥中心速执团队 团队长李洋)

  05

  (五)花样百出致一波三折 雷霆出击显责任担当

  ——利津法院执结一起“网拍别墅腾房”纠纷纪实

                                                                                                                                                                                                                                   孙璐毅/文

  司法实践中,合法网拍房遭遇“腾房难”、“交付难”的问题逐渐凸显,损害了买受人的合法利益和法院公信力权威性,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2020年利津法院就遭遇了一起网拍腾房难案。

  2020年5月18日,被执行人王某因无法偿还债务,名下一套别墅依法进入网络司法拍卖程序,并顺利成交,当场生成《拍卖成交决定书》。拍卖成交后,执行交付工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被执行人王某一反常态,声称该别墅只是在自己名下,其实际所有人是李某。且现居住人赵某,因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无偿租住该别墅,并签订租赁合同10年。经查,王某所述情况属实,且另查明,赵某与李某租赁合同于2018年被其他法院依法撤销,属于无效合同。同时,除上述问题外,该案执行最大难度在赵某一家7口人全部居住于此,上有80岁老人,下有2个未成年孩子。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法官对此多有考虑。而现居住人赵某、被执行人王某也正是以此为由,拒绝配合法院工作。执行法官不辞辛苦,往返8次做赵某的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释之以法,终于第68天,在跑掉了900余公里路程后,赵某一家同意搬离别墅。执行法官向买受人送达了《拍卖裁定书》,并协助买受人进行了房产过付、税款交纳系列后续工作。

  腾房案顺利落下帷幕,这一张一合之间折射出的不仅是我院法官丰富的办案经验与技巧,更彰显了一线法官为民请命的初心使命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承办法官:执行三团队团队长张巍)

  06

  (六)执行局成功清点交付一宗网拍设备

  孙璐毅/文

  7月3日,利津法院执行局依法对被执行人东营某某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拍卖成交的设备物品,进行清点交付。上午8点整,13名法院干警分乘3辆警车准时出发赶赴该公司。到达现场后,执行干警立即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预案展开工作。警戒组法警在现场周围拉起警戒线,严格限制闲杂人等进入现场。清查组干警在被执行人、买受人陪同下,对已拍卖的三层办公楼、东西两个厂房、院西五间仓库进行逐间查看,并严格按照评估公司前期作出的《评估报告》,对在案每一台设备、每一件物品进行清点、检查。上午11时许,清点清查工作完毕,执行法官现场制作执行笔录和执行裁定书,双方当事人确认无异议后签字按下手印。同时,经执行法官协调,买受人同意对不在拍卖范围内的设备物品,给予被执行人10个工作日清理转移。至此,该起网拍案顺利结案。

  此次拍卖物品清点交付工作,执行法官排除万难、顺利结案,既是一线法官智慧与努力的结晶,也是人民法院公信力的表现,彰显了法制的权威,维护了法治的公平与正义。

  (承办法官:执行一、三团队 团队长赵艳、张巍)

  7

  七)绝不姑息“老赖”行为

  ——利津法院疫情期间首次实施司法拘留

                                                                                                                                                                                                                                  崔首雁/文

  2020年12月15日,利津法院执行局完成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司法拘留,过程可谓曲折。

  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尚某因机动车交通事故产生纠纷诉法院,判决赔偿尚某20余万元。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刘伟法官未查控到尚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多次电话联系尚某,得到的尽是一些“空口承诺”,尚某以“疫情”为借口拖欠案款,从未向法院报告过财产情况,亦没有递交过任何落在纸面上的还款计划。经与申请人交流,刘伟法官得知尚某生活情况并非如他所说的“生活困难”,于是将尚某传唤到庭,释明法律,劝解其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迫于执行法官的压力,尚某同意先向申请人支付2万元,剩余款项分期付清。然而到了约定还款日期,尚某仍坚持声称“我没有钱、我还不起”。法院只能放出执行惩戒大招--司法拘留!听到司法拘留决定的尚某丝毫不为所动,似乎了解新冠疫情期间司法拘留程序繁琐,认定法院对他无可奈何。

  一方是嚣张的尚某、另一方是身体受伤后生活艰难的李某,法官当即决定:拘留!哪怕疫情期间程序再繁琐,也要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在进行了核酸检测、体检、查看行动轨迹、旅居居住史、密切接触史等一系列复杂工作后,12月15日晚8时,所有手续完备,被执行人尚某被移交市拘留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津法院首次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成为了全市法院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兄弟法院提供了样板,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八)贯彻善意文明理念 彰显公正司法温度

  --- 利津法院依法支持25件案外人执行异议系列案

  王 蕊/文

  2020年7月,利津法院执行局突然收到25件执行异议申请书,集中申请撤销(2017)鲁0522执969号执行裁定书,并撤销对东营区某小区共计25套商品房的执行,解除对上述房产的查封。

  这25件异议申请书不仅关系到25套商品房的权利归属问题,更是紧紧联系着25个家庭的切实利益。承办法官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行使法官释明权,及时与异议申请人联系,组建合议庭,查阅案件材料,调查核实相关证据,经过合议庭合议,最终支持了该系列异议申请,裁定中止对案涉房产的执行,维护了异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将信访苗头妥善化解于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定分止争,彰显了司法温度。

  主要做法有:一是源头治理,能立则立。将执行异议案件立案审查权统一收归执行局所有。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秉承能立则立原则,畅通执行标的案外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渠道;秉承诉访分离原则,合理避免执行信访问题。二是保障权益,化解纠纷。在该系列异议案件审议期间,主动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听审、合议,参与案件审查,充分采纳人民陪审员合理合法的裁决意见,切实做到“真合议、合真议、真议合”。三是严谨用权,提高效率。案件审查期间,深入贯彻审慎审查、严谨用权的裁判原则,认真查阅案卷材料、调查核实证据,在事实认定、法律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上,充分听取当事人的申诉及答辩意见,切实提高异议裁决效率,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坚持以电子送达为主、邮寄送达为辅的送达方式,活用多种送达方式,缩短送达时限,提高审理效率。

  (承办法官:执行指挥中心综合团队 团队长刘忠)

  09

  (九)重拳出击,“打财断血”

  ----利津法院开展涉黑涉恶刑事案件“黑财清底”专项行动

  王杰辉/文

  重拳出击,“打财断血”,利津县人民法院以最强的力度、最严的措施、最快的效率,积极开展涉黑涉恶刑事案件“黑财清底”专项行动。2020年,魏国厂恶势力案涉财产立案10件,已全部执行完毕,执行到位金额633.21万元,执行到位率100%。

  2020年11月,利津法院公开宣判了以魏国厂为首的重大涉恶案件,对魏国厂、魏连杰、张艳伟等依法判处刑罚。该案最大特点是案件规模大,涉案人员多,社会影响恶劣。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局高度重视,深入挖掘财产线索,清查被执行人名下 “隐性恶财”。执行干警一方面充分运用网络查控平台,查控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积极与不动产,车管所等部门沟通合作,查实被执行人不动产及车辆等财产线索。另一方面深入走访被执行人家属,耐心讲解扫黑除恶相关知识和法律政策,释明利害关系,督促其尽快履行义务。在执行干警的努力下,截至2020年12月执行到位金额633.21万元,执行到位率100%,该案已全部执行完毕。

  扫黑务净,除恶务尽。利津法院将持续加大涉黑恶财产案件执行力度,重拳出击,勇于亮剑,同时注重以案释法、以案明理,绝不给黑恶势力死灰复燃的机会。

  (承办法官:执行指挥中心速执团队 团队长刘振华、李洋)

  010

  (十)执行法官坚持不懈 十八年积案尘埃落定

  孙璐毅/文

  2021年1月15日,一位六旬老人从云南赶到利津法院,将一面书有“当代包公 公正廉洁”的鲜红锦旗,送到执行局张巍法官手中。

  2003年,该老人于某与刘某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经滨州某法院判决刘某赔偿老人于某损失4600元,同时案件依法移交我院执行。可是,执行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当时技术信息并不发达,法官只能掌握被执行人姓名和户籍地信息,没有身份证件,没有出生年月,没有详细住址,而且存在重名者。案件执行陷入了困境。2020年,利津法院张巍法官接手这个陈年积案。时间长、年代久、信息不全、资料缺失,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张法官“清零”思路,从头开始。他认真研究陈年卷宗,主动联系申请人于某,了解当年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与公安机关对接,对重名者挨个核对身份信息,与乡镇街道和村委会对接,锁定被执行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执行法官成功锁定了被执行人。但被执行人刘某抵抗情绪极为强烈,拒不承认18年前的事故。张法官一面与村书记对接,希望得到村委的帮助,一面反复研究执行笔录,观看执法视频,希望能打破其心理防线,找到突破口。同时不厌其烦地到其家中走访、打电话沟通、通知其到庭约谈,从情、理、法角度对被执行人进行教育,最终刘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了18年前的事故,并同意承担起18年前的责任,支付老人于某某1万元作为补偿。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这起18年的马拉松案终于圆满执结。

  “当代包公 公正廉洁”,老百姓的感激和赞誉背后,是执行法官点滴的汗水和坚忍的付出。执行办案第一线,遇到歪风邪气敢于亮剑,遇到急难险重敢于挺身而出,困难案件前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法官们在一件件繁琐的案件中,努力践行着“让每一名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汇聚起了公平正义、法治为民的磅礴力量。

  (承办法官:执行三团队 团队长张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