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快报 > 信息快报
东营开发区法院分析承揽合同纠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作者: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

  2018年以来,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共审结承揽合同纠纷案件160件,其中判决52件,调撤107件,裁定移送其他法院管辖1件。该类纠纷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诉讼请求集中,主要为支付款项或返还定金;普遍进入管辖异议程序;被告往往以质量问题提起反诉或因质量问题要求鉴定。后两点因素导致该类纠纷普遍审理周期较长。

  承揽合同纠纷主要存在以下审理难点:一是容易与其他案由混淆。有的当事人提交的合同名称虽然记载为承揽或加工合同,但是根据合同内容,实质上是买卖合同;部分案件当事人虽依据承揽合同关系起诉,但经审理认定双方实为雇佣关系。对合同关系定性不准,容易导致举证责任分配、违约责任认定等问题出现差错。二是专业性较强,审理难度大。承揽包括加工、定做、修理、付至、测试、检验等工作,交付工作成果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能否实现合同目的,需要根据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认定。三是鉴定程序推进困难。当原告以加工不符合约定的标准为由否认被告完成的工作成果时,需要启动专业鉴定,但有的因为某些鉴定技术问题无法确定鉴定机构或事项无法鉴定,有的因双方约定的质量标准不明确,导致鉴定程序无法推进。

  对此,开发区法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首先,需进一步明确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等其他案由的界定标准,统一认识,明确审判意见。其次,加强对承揽合同审理的业务培训,对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讲解和答疑,统一裁判标准。再次,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尤其在认定案由、举证责任分配、鉴定风险等方面加大释明力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正确主张,充分举证;另一方面告知当事人因举证不能或鉴定不能可能出现的诉讼风险,减少因当事人不理解导致信访事件发生。最后,进一步落实诉前鉴定工作,对拟立案的案件进行梳理,发现有可能启动鉴定程序的案件,经核实确认后进入诉前鉴定环节,避免因鉴定导致审限周期过长。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建立镜像,转载需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