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法院“三三”制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07日 | ||
近年来,滨城区法院不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示范单位”。 一、建立三层保障,完善档案工作保障机制。
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档案工作网络图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院长牵头,副院长分管,办公室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19名庭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庭室1名内勤具体承办,明确各级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档案工作勤抓、严管、规范。 兼职档案员培训 专职档案员讲解归档要求 二是队伍保障。专职兼职相结合,档案室配备3名持证上岗专职档案员,扫描中心4名专职扫描员,统一负责全院卷宗的扫描、归档,80余名书记员为兼职档案员,负责各自记录案件的整卷工作;加强业务培训,组织专职档案员参加省、市、区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组织兼职档案员培训,统一卷宗封面制作与用章等标准,归档卷宗如出一辙。
火警自动报警器、加湿器、除湿器 灭火器、防磁柜、除湿仪 三是安全保障。在办公室、阅览室、扫描中心及库房配有电子监控、报警器、除湿机等11种设施设备,实现了“十防”;严格库房出入库登记,详细记录温湿度情况,确保存档物品来往踪迹清晰;定期开展库房安全检查,制定档案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演练、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二、完善三项制度,提高日常管理规范化水平。
档案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保管、借阅、保密、销毁、利用、库房管理、文件交接、设备维护、信息安全等环节部门及人员责任分工;出台《档案管理办法》、《行政文书归档办法》和《档案鉴定销毁和进馆前档案解密制度》等规定,完善档案归档、保管、借阅、销毁等环节具体要求。
归档情况通报 档案工作纳入审判管理全程 二是定期督导自查。每季度对全院各庭室收结案归档情况进行通报,总结问题,指导整改;将档案工作列入诉讼审判、案件执行、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文件管理等具体业务流程,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日常管理表格 三是严格查借阅登记制度。规定归档卷宗只能由正式干警查借阅,并一律登记在册,详细记录借阅人、卷宗案号、借阅时间、归还时间、经手人等信息,并在卷宗尾页背面记录借阅信息,保存卷宗所有借阅记录。2017年初开展2013-2015年长期未归档卷宗清理活动,全部620件未归档案件,除31件因在上诉、重审未归档外,其余529件全部归档。 三、实施三个转变,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卷宗扫描 订卷 核对档案 一是纸质档案变数字档案。2014年成立了电子卷宗扫描中心,专职负责卷宗扫描、归档工作,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压力,并将2001— 2014年文书卷永久档案161册3900件、长期档案150册2310件扫描形成电子档案,于今年5月前实现诉讼卷全部档案共29419件46734册的数字化,方便管理、查阅和打印。
滨城区法院专用光盘 光盘柜 二是影像资料变光盘资料。制作印有 “滨城区人民法院”字样的专用光盘,将1998—2010年录制的所有新闻和专题报道录像带71盘全部转换成光盘,同时要求庭审光盘每庭必录,一式两份,一份入卷,一份备份,全部光盘档案放入防磁柜,提高档案保存的实效性、安全性。
当事人借阅档案 电子档案方便当事人借阅
数字化档案室 三是人工管理变智能管理。建立健全审判信息管理、多媒体示证、案卷扫描、庭审数字监控等九大计算机网络系统,解放人力资源,严格按照标准收集、整理数字信息,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定期备份,与中院实现同步异地异质备份,做到全部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 |
||
|
||
【关闭】 | ||
|
||